东方娱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新闻 > 正文

娱评:冯小刚挨骂,应该感到享受

http://www.eastyule.com  2014-02-10 10:02:15  来源:绵阳晚报    责任编辑:
  小编导读:说春晚很无趣,不说又似乎感觉自己不存在,缺课。其实春晚是这样,离不得又见不得,看春晚的人也一样,又要看又要说——又无趣又不得不自讨无趣。春晚于我,正如陈道明说的,有它不多没它不少,本质上是这样。然而,也还是看。每年都看。看得无趣,生腻,烦闷

  说春晚很无趣,不说又似乎感觉自己不存在,缺课。其实春晚是这样,离不得又见不得,看春晚的人也一样,又要看又要说——又无趣又不得不自讨无趣。

  春晚于我,正如陈道明说的,有它不多没它不少,本质上是这样。然而,也还是看。每年都看。看得无趣,生腻,烦闷……看的原因,有客观有主观,客观上,你没地儿可去,不可能串门逛街会友,春节就是属于家人的;主观上,家里人气稀薄,凑不成麻将铺子也无意打麻将,剩下就只能窝在电视前,等春晚。

  一年一年的厌烦就不必说了。到最后,真怀疑这过年被春晚颠覆了:这年头,“年”味原本就淡,因了春晚,这年不光没味,还平添上了一股八股味,套味假味虚味——一句话,味道坏透了。

  期盼一个不一样的春晚,全中国都在盼,于是冯小刚出来了。我不是冯小刚的粉。冯导的电影我随大流看着,有感动有欣喜有失望,基本的看法至今没拍出经典,但水准还在。因此之前有关冯导与春晚的宣传对我基本是失效的,只是,心底里,也还是有种隐隐的期待:今年的春晚会不会稍微不一样点?

  先不说开头,用一个不算晚会的提问开篇:春晚是什么?五花八门,七嘴八舌,听完了,还是一头雾水,春晚是什么呢?紧接着,真正的开局来临,我已经做好了接受一场虚妄热闹的准备,结果,一首柔情似水的歌曲《想你的365天》,仿佛在对着每个人说话。然后是《欢歌》,实为各民族的祝酒歌,热闹,欢腾,却单纯,仍没有大红大绿夸张高亢的口号式情绪。我是在看到黄渤的《我的要求不算高》时引起注意的。明明写的一个大主题,中国梦,讲的却是老百姓心里的大实话:80平米的小窝,还有个温柔的好老婆,孩子能顺利上大学,毕业就有好工作,每天上下班很畅通,没有早晚交通高峰……这是歌吗?是,也不是,然而听着就是顺耳。歌由原始人劳动哼唱而来,什么样的形式都可突破,内容和旋律才是关键。中国梦倘若不是由每个个体切实而具体的愿望组成,那就是假大空。

  看完春晚,我有几点感慨。首先是它避开了高调,说起了人话。再宏大的主题,再想歌颂太平盛世,倘若关注的不是个体,不是一个个具体的人的感受,便都是凌空蹈虚,深情地表演虚情假意。黄渤的歌是一个例子,这样的节目还有不少,尤其是《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我并不是第一次听,却见它配上了大萌子的照片和故事,像是在诉说每一个家庭的故事,每一个人的故事,在诉说时间的无痕和神秘和冷酷,在诉说所有生命的常态过程——生命和时间被一首歌洞穿,真切,温暖,凄美,哀伤……我不是个容易动容的人,那一刻,眼却潮湿了。

  再有便是今年的春晚,那些个大腕“钉子户”的大面积缺席:宋祖英,宋丹丹,黄宏,巩汉林,郭达……当然,最显眼的缺失是赵本山。以往的春晚,赵本山几乎成了春晚的代言人、象征,看春晚倘若赵本山未出场,仿佛看电影屏幕上永远在放纪录片,那是恼火又不得不等下去的一件事。导演也深知这一点,于是赵本山的节目总是关子卖得最大,节目排得最靠后,即便是后来,赵本山的小品一个比一个令人切齿,他出来了,新年的钟才敲响,过年这事儿才算成立。

  而今年的春晚,熟面孔自然有,但真正称得上大腕的人物并不太多。印象深刻的是梁家辉和陈慧琳演唱的《最好的夜晚》,梁是十足的大腕,唱那么烂的歌,又唱得那么烂,看完再想,真怀疑冯导心怀叵测,故意以梁家辉做代表,出大腕的洋相,以此表明我冯导是不依靠大腕的。也是,在中国,冯导是响当当的大腕,在真正的大腕眼里,别人还是腕吗,我怎么能靠你装点我的门面,损毁我的自尊?

  第三点,今年节目的整体质量,正如冯导的电影,虽没有让人眼前大亮的惊人之作,整体水准却能保持。以小品为例,今年的小品少了,仅有四个。蔡明等人的第一个小品《扰民了你》,题材虽平,包袱不断,乐的效果十分明显。郭冬临等人的小品《人到礼到》,所抓题材准确,几乎是每个人的心头忧。值得一说的是《扶不扶》,当那个做好事的人,无奈地躺在地上装逼,并重复着老太婆的话时,我在笑时感到了疼痛,想到这世风,这现实,心下感慨:这是个什么样的世道啊!

  小品在春晚历史上的成就不用赘述。当年那些经典的小品《超生游击队》《黑土白云系列》《卖拐》……凡中国人都数得出一大堆。尤其是《卖拐》,记得当年看时,我的那种震惊,仿佛看见了世界的真相:原来谬误那么容易变成真理?原来谬误就在眼前、在自己身上就可以变成真理?

  小品由此成了春晚的顶梁柱,成了全中国人民的狂欢源。没有小品,中国人就像没有胡萝卜成不了席一样,给了小品无以伦比的礼遇。

  于是才有了后来人们的苦苦期待和频频失望。这很正常,符合任何事物的发展逻辑。每一事物,从开端到发展到衰落,概莫能外。要紧的是我们该给它应有的位置,回归常理:它精彩时我们承认它的精彩,它平淡时我们接受它的平淡,靠节目说话而不是任何形式的崇拜或者硬撑。

  再有一点,关于小彩旗。冯导的意图,小彩旗象征着时间:那个美丽的、飘逸的、五彩缤纷的具象的时间影子,持续旋转,四个多小时……末了,人们却无法看清她的脸。就有人称,冯导太没人性,为全中国人民转了四个多小时的女孩,为什么不让她停下来,说几句话?一夜春晚,成就了多少艺人?靠春晚成名,又是多少艺人的梦想?我倒以为,不让小彩旗露脸,是冯导此举的神来之笔:小彩旗象征着时间,而时间怎么可能停下来?时间永不停止,只在你不注意的时候,悄然消失……这是时间的真相,也是春晚小彩旗留给大家的印象!

  有消息称,自1983年春晚作为一台大众晚会的“民事”,演变成如今国家的超级大事和超大名利场后,冯导的出现十分诡异:既是高层指定的,又是自春晚诞生以来唯一的体制外导演,其压力和荣耀可谓空前。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倒不管它是“民事”还是“国事”,我们只在乎结果。要命的是这“结果”永无结果,这才是冯导的宿命,也是春晚的宿命。据说春晚之后,褒贬不一,却以骂声居多。我十分理解这种反应。我们习惯了假大空,半空中飘惯了,稍微落地,便不适应。猛想起曾经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那晚的隆重至今难忘:找了专门的茶坊,邀了朋友,买了酒菜,准备等一顿大餐的,结果整个过程,只想瞌睡。有人说张艺谋是装修大师,所谓装修,无非是花钱搞排场,排场之大,只见场面,见不着人。而冯小刚向来是以小处着眼,眼里有人,有人就有感情——冯导是抓住了人和感情的。

  每个人心里都有个春晚。那春晚不说出口时,还在,说出来,凑一起,反倒模糊了。这大概就是春晚的本质:无形而模棱两可。真清晰了,意见太一致,那就不再是春晚,而是一场被授意过的宣誓或表态。这样的场面我们见得不少。从这一点说,有春晚,就有褒贬,有骂声,有吐槽——吐槽的伙伴们功劳不菲,冯导挨骂,便应该感到享受了。 □ 贺晓晴

上一篇:张艺谋已一次性全额缴清748万超生罚款 下一篇:影坛大咖回电视圈“抢钱” 范冰冰扮演武则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