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娱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音乐 > 正文

没有人会喜欢在短视频里“听”“周杰伦”

http://www.eastyule.com  2020-06-16 17:53:25  来源:东方娱乐网    责任编辑: 张杰
  小编导读:我直接把几个火爆的短视频链接甩给远在海南的好友。她算是周杰伦的死忠粉,从初中迷上,就一发不可收拾。那时候生活费不算多,她却为了珍藏周杰伦限量版CD省吃俭用,东拼西凑。

  “快去看,你家杰伦在抖音快手刷屏啦!”

  我直接把几个火爆的短视频链接甩给远在海南的好友。她算是周杰伦的死忠粉,从初中迷上,就一发不可收拾。那时候生活费不算多,她却为了珍藏周杰伦限量版CD省吃俭用,东拼西凑。

  每次,周杰伦发新歌,她都会无比兴奋,每天向朋友们“倒计时”。这次,她回复的依然快,只是,短短几秒的语音里,怎么听都有种难掩的复杂情绪,“我看到了,但我不想在短视频里听他的歌,不想他的歌成为别人玩乐的工具。”然后,就是沉默。

  平心而论,我会希望自己喜欢歌手的作品在千奇百怪的视频里成为吸引他人眼球的“亮点”吗?答案是不会!因为你喜欢的东西,潜意识中也会希望得到别人的认真对待。

  当然,有人可能会讲,能在短视频平台刷屏难道不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吗,毕竟现在流量就是钱。但是,恰恰因为他是周杰伦,他真用得着短视频帮他带货吗?更可笑的是,在这个刷屏的档口,当“短视频是音乐的未来”的观点甚嚣尘上时,你不难发现,到底是谁在为谁带货。

  不可否认短视频为音乐“带货”是好玩法,但当短视频平台把提高用户活跃度的玩法上升到音乐的未来,未尝过于傲慢和儿戏了。

  周杰伦和快手、抖音的合作,有人把它作为佐证“短视频是音乐的未来”这一论点的重要事件。诚然,很多歌曲因为短视频BGM的形式迅速走红,但不可否认的是,歌迷们也越来越频繁地回顾十年二十年前的经典,而那些所谓的爆款口水歌红得快,消失得更快。究其原因,用户对这些歌的喜欢好像也是“过耳容易、走心难”。

  比如,这个春夏洗脑的“一想到你Wu”“把孤独当做晚餐”……,很多人都会跟唱几句,但却没有几个用户能准确说得出演唱者的名字或者完整歌名,这些现象背后“火”与“冷”的反差,也足以窥见短视频在音乐带货之外,对音乐和音乐人的过度消费。

  在快餐时代,短视频在带货环节的最大优势,也正成为它的最大短板。这和短视频天然的产品设置有关。“短”视频的产品设计,使得音乐只寄托在三十秒内的高潮中,与完整作品至少3分钟,甚至周杰伦的《半岛铁盒》《七里香》,以及久石让等很多经典作品高达5分钟以上的艺术性有天壤之别。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短视频平台似乎更适合“耳虫”音乐,在高潮部分的循环重复中,达到粗暴的“洗脑”效果。

  只是,这种短视频导向的商业运作,通过对用户时间的“谋杀”,无异于杀鸡取卵。这种模式使音乐变得割裂、碎片化的同时,也削弱了音乐艺术本身传递给听众的给养,让音乐丧失了作为人们的陪伴和情感链接介质的天然属性。在这种情况下,音乐艺术的营养价值也被降格为速食。

  再则,如果音乐的未来是短视频,那么就用眼睛看音乐了。众所周知,短视频与音频对人的注意力,对时间的抢占,以及带给人们的沉浸感也是完全不同。在音乐平台,用户可能单曲循环一整天,也可能有一个歌单是工作专用“战曲”,甚至你在刷视频时,偶尔遇见好听的BGM,也会迫不及待去音乐平台一品完整版。而在短视频平台,很难想象在无间歇“往下刷”的节奏控制中,能照顾到你对音乐的需求和体验,以及对一首高品质音乐作品的深入欣赏和体会。

  在影视圈有这样一种现象:新晋流量走红后,下一步都会选择和实力演员、老戏骨合作。一是背书、借势,以求扩宽戏路,机会最大化;二是希望从“流量”转为实力,有几部拿得出手的硬货,让根基更稳。这种打法看似快中求稳,但本质上还是流量最大化,至于结果,现实中也鲜少有“流量”能靠这条捷径一步登天。近年来兴起的短视频,先是“碰瓷”图文内容,现又挑衅数字音乐平台,不外乎是相同的路数。

  周杰伦作为时代音乐的标志性人物,不少短视频平台蜂拥而上进行合作,本质也是商业的选择,并没有带着对音乐本身的敬意去创作发散。也正因此,在周同学《Mojito》上线当天,当很多歌迷感慨“我的青春又回来了”的时候,当这首歌的“二次创作”在抖音、快手刷屏时,却引起了不少粉丝的抵触,表示对那些带着蹭流量性质的“恶搞”很受伤,那不是排面,而是人气的消耗。可见,即使是周杰伦,从音乐的角度来看,短视频在宣推和娱乐之外,它打发时间的氛围并不适合音乐生长,也没有真正拓宽音乐人的生存空间,更无法让音乐与人们的精神爆发出火花,反而在支离破碎的过度消费中让这个行业愈加浮躁。

没有人会喜欢在短视频里“听”“周杰伦”

  相比短视频的快速带货,音乐平台才是音乐的发源地。前者只是利用一种流行的内容形式,满足了人们杀时间的需求;而音乐平台从创作、传播、衍生,已形成完整的音乐生态,包括从内容共创、各类音乐人计划、音乐现场等多维度布局泛音乐生态。

  如果当下短视频是给音乐带货,那么,音乐“造货”才是音乐平台的根本所在。喜欢音乐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音乐给了我们另一个世界,一个想要多大就有多大的世界。因为音乐是世界的语言。它是一种不需要翻译、不需要可视化,可直接交流思想感情并产生共鸣的“世界语”。

  所以,音乐需要的是再生的土壤,而不是“膨大剂”。它的未来可以在音乐人的灵感里,在听者的无暇想象里,唯独不会被握在一个只有几十秒音乐片段,又被迅速滑过的”时间杀手”手里。

上一篇:抖音上线嗨唱音乐季,流量扶持音乐主播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