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协会:2013本土上映港片数量大幅下跌
港片谷底与导演北上
日前,香港电影协会网站公布了《2013香港电影市道整体情况》。报告显示,2013年本土上映的港片只有42部,比之2012年的52部大幅下跌,同时也远低于近年来五十部以上的平均数值。值得注意的是,在二十年前的1993年,香港电影年产量的峰值是242部,而2013年的数字不偏不倚,恰好是它的零头。
多年来,唱衰港片的声音从未止歇。2013年香港市场虽然佳作偶出,士气见涨,政府和企业亦有意制作扶植本土计划,但生存空间压缩和人才流失却是不争的事实。现如今,纯港片的优势主要集中在邪典、情色、鬼怪等低成本、小制作领域,除了一部《狂舞派》称得上清新脱俗之外,充满本土味道、人文色彩的平实之作在2013年也几乎绝迹。这种种颓势,都与大批香江影人“北望神州”脱不了干系。正如杜汶泽所说:“现在不是港产片消失了,是导演消失了,我们进入了一个被动的空城计。”
内地影坛的最大赢家
既然“北上揾食”乃大势所趋,那么香港导演在内地影坛的年终业绩如何?数据显示,在2013年国产片票房前30名的影片中,港人执导的占据14席,其比重位列第一。其中,由周星驰、郭子健执导的《西游降魔篇》豪取12亿票房,创下单日过亿、五周连冠等纪录,成为2013年当之无愧的最大赢家。此外《狄仁杰之神都龙王》过6亿,《中国合伙人》过5亿,《风暴》过3亿,《一代宗师》、《不二神探》、《扫毒》、《盲探》分别过2亿,《毒战》、《激战》等六部电影也都获得1亿以上票房成绩。港资电影公司如安乐、寰亚、英皇、银都机构等大多在内地市场收益良好,其中安乐影业累计票房收入达27亿人民币,高居国内民营公司第二位。去年末《风暴》上映,更令一贯低调行事的安乐影业总裁、香港人江志强迅速成为镁光灯下最富声望的制作人之一。
某种意义上,在内地大导基本缺席的2013年,多亏了香港老中青三代导演的努力才撑起局面。粗略看来,元老级如徐克、王家卫,中坚者如陈木胜、林超贤,少壮派如郭子健、黄真真等,都在去年交上了好看与好卖兼得的优秀答卷;至于杜琪峰、彭顺、霍耀良等高产者,则各有两部作品同年问世;杨采妮、袁锦鳞虽然初执导筒,但前者为著名演员,后者是资深编剧及副导演,均在工业体系下浸泡多年,处女作也拍得圆熟自然;邱礼涛多年来坚守香港,此番试水内地却遭遇票房惨淡……总而言之,除了于仁泰、陈嘉上等人继续古装片之路自砸招牌,多数香港导演都在收益和品质的辩证法中取得了成功。相比于几年前那些诚意欠奉、节操丧失的粗制滥造而言,2013年的“港派”电影在横向和纵向上都有明显进步。除了献上《一代宗师》、《毒战》等大师范儿作者电影,《西游》、《神都龙王》等现象级卖座佳片,其大多数影片的平均质量也堪称近年来最高。这证明一旦洞悉了规则、掌握了资源,香港导演仍然是华语圈最出色的电影从业者。当然,《不二神探》或许是个例外,它仍是年度烂片里最烂的那一种,可以与《富春山居图》和《小时代》比肩。
求索破局之路
无脑喜剧少了,古装、民国题材也少了,煽情和纵乐还在,过火和癫狂也有,但都被维持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类型方面,《西游》是旧瓶新酒的魔幻混搭,《激战》是另辟蹊径的动作创新,《中国合伙人》励志加怀旧,算是脚踏成功学、仰望中国梦的青春题材……除了以上“杂项”,产量最多最集中的,无疑还是警匪片。一来港片传统使然,二来审查环境造就,三来顺应“寒战”时势,总之在整个2013年中,都有制作精良、叙事扎实的警匪“新埠片”轮番登场。其中,虽然《控制》披上了赛博朋克外衣,《扫毒》引入了大幅异乡图景,《风暴》里的都市过于现代西化以至于丢掉了“半唐番”的港味,《逃出生天》、《毒战》则干脆把取景地搬到了内地、将港片叙事移入大陆空间,但在讲述正邪对峙、刻画边缘人物等方面,它们均秉持着昔日的港片传统。有刺激影像,也有火爆场面,有巧妙结构,也有强烈情感,内在浸满了江湖气、兄弟情。香港籍男主角出生入死,内地籍女演员以泪洗面。命运无常,前程艰难,台词千言万语,还是化成一句——“我冇得拣”。
在某种意义上,香港电影“冇得拣”,香港导演亦“冇得拣”,只是在没有选择的选择中,未必不能走出一条破局之路。2013,能否成为港片复兴元年?